北化故事

BUCT storys
【北化学子】携笔从戎 御马戍边——记“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365体育官网化工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叶热托里肯?巴达义
2019-05-07 供稿单位:新闻网 阅读次数:348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新闻网开设“北化纪实”、“北化学子”、“北化人物”、“北化之子”栏目。本期“北化学子”推出“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365体育官网化工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叶热托里肯?巴达义的故事。

叶热托里肯?巴达义,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小伙子。2016年,在学校的动员和鼓励下,他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光荣入伍;2018年,他退役复学,目前是365体育官网文法学院法学1601班学生,同时担任学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组织“旌旗中队”的组织委员。熟悉的人都亲切地称他“叶热”。叶热给人的印象内敛、腼腆,有时还会有一些“青涩的害羞”,让人很难把他与军地交流的牧民汉语教师、义无反顾的雪地救险、穿越无人区的御马戍边等感人事迹联系起来。2018年,这个哈萨克族小伙子凭借着在戍边期间的优异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退役复学后,他因事迹突出被学校授予校园青春榜样“化大之星”荣誉称号。近期他被评为“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这是学校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大学生。在10名“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他也是唯一的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士兵。

“西北第一哨”的***汉语教师

白哈巴村,是坐落在我国西北边陲,有着“西北第一村”美誉小村庄,这里也是叶热服役的地方。白哈巴村是个多民族村庄,位置偏远。在这里,有一句话叫“一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名哨兵”。由于村民接触汉语的机会很少,跟汉族同胞的交流就成了问题。在白哈巴村,居住人数最多的民族是哈萨克族,而叶热又是当时连队中唯一的哈萨克族战士。开展军民联防活动,架起牧民与部队之间的桥梁,做民族团结、鱼水情深的使者,便成为叶热的一项重要使命。

有一次当叶热完成了一天的巡逻任务疲惫地赶回营地时,坐在连队门口的一位老人迎面蹒跚而来,激动地用哈萨克语告诉叶热,自己家里的几只羊越过了防止人畜被野兽伤害的警戒网。老人家急切地用手比划着,此时夕阳已近地平线,因为语言不通无法给其他战友说清事由,老人已在连队等了他近五个小时。叶热安抚了大爷几句赶忙向连长报告了情况,和战友们一起进入警戒区摸黑寻找,一个多小时后,大爷的几只羊被叶热和战友们赶出了警戒区,老人家开心地连连直道:“***万岁”。

经过警戒区找羊的事情,叶热发现军民之间交流存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向部队领导建议后,叶热在连队里为牧民们开设了汉语课,为军民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于是他在村里便有了“老师”这一称号。上课地点是营地内空地,他从最简单的日常对话教起,一开始牧民们对此兴致不高,参与人数并不多,后来,也许是认真活跃的学习氛围打动了更多牧民,越来越多的牧民参与了进来,32人的“汉语班”小有规模。为了给牧民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叶热申请了闲置乒乓球室的使用权,又从仓库了找来了几套桌椅,复印了几本小学语文书作为教材,就这样,他和牧民们的汉语课堂步入了正轨。除了教牧民们汉语,叶热和战友们还会与牧民一起联欢,办起了“军**动会”,拔河、射箭、摔跤、赛马,民族项目一应俱全。从语言,再到这些哈萨克族的运动项目,叶热和他的战友们找到了巩固民族团结、军民情深的一副良方。

冰雪巡逻路上的生死营救

白哈巴的盛夏有五彩山花、姹紫嫣红,隆冬有玉树琼花、银装素裹,但美丽风景背后常常伴随着想象不到的艰辛。巡逻路上多是险山陡坡、泥沙草潭,又常有狼、熊等野兽出没。这里还有每年长达8个月的雪期,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0度,雪大时会有几米厚。即使是这样,边防战士们依然要在风雪中站岗放哨、边境巡逻,帮助当地牧民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记得一次叶热和战友们在巡逻途中发现一辆上山的越野车陷入雪窝无法前行,据被困车辆司机说,车里是他的亲家,在山上的毡房里突发高血压昏迷不醒,急需送到医院救治,命悬一线的时刻车子却深陷雪窝,无法前往医院救治。于是,连长带领叶热和他的战友们挖雪开道。他们顾不得手被冻伤,刨雪实施救援。身体钻进车头下,绳子一头绑在车的保险杠上,另一头绑在战士身上,这么前拉后推,越野车才开始一点一点地往前移动,终于推动越野车驶出雪窝摆脱困境,为救人争取了时间。看着越野车安全下山,他们才放下心,继续前往防区巡逻。由于常年积雪,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救援车,就只能“人力救援”。救人、跟偷渡分子斗争、跟恶劣天气斗争,是叶热和他战友们的家常便饭。

好兄弟“蛋蛋”

叶热的兄弟“蛋蛋”其实是一匹军马。在像叶热这样的边防战士眼中,军马就是他们的兄弟。由于边防线常年积雪,地势崎岖,机动车辆在这里派不上用场,所以巡逻只能靠原始的方式——骑马。

叶热到执勤点的第三天,老班长就给他分配了一匹叫“蛋蛋”的军马,它有一身红褐色的毛,温和、勇敢。“蛋蛋”很要面子,每次巡逻,它都气势雄壮,走在巡逻队的最前面;它也很有耐力,再长途的巡逻任务也没有一次发脾气、不想走。

172公里的边防线,一年至少要巡逻10次。2017年春节前夕,是叶热和“蛋蛋”的第一次远途巡逻。他们一行五人五马,沿途翻雪山、过冰河、穿越原始丛林和无人区。出发当天没走多远,“蛋蛋”便踏上一处暗藏的雪坑,叶热一个踉跄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跌倒在过膝深的雪中,庆幸的是他与“蛋蛋”都没有受伤。巡逻路上,几十米宽的阿克哈巴河支流就横亘在他们面前。由于冰面过于湿滑,“蛋蛋”没站稳,他们一同摔倒在冰面上,最后叶热牵着“蛋蛋”小心翼翼地渡过冰河。上岸后,战友们燃起篝火烘干被雪水和汗水打湿的衣服和鞋。森林、雪坑、冰河,滑到、跌入冰河、没有信号,打湿、烘干、再打湿、再烘干几乎是他们的巡逻常态。

塞北温情时常在,边关冷月亦温存

边防连里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重担,这份重担也许在外人看来只是站岗、放哨、训练,并无挑战性,但叶热和他的战友们认为,这份责任就在于日复一日的坚守,正是那四四方方的哨岗磨炼了他沉稳耐劳的性格。为了学到更多,叶热又主动挑起了队里的其他任务:新训班长、翻译、副班长、军马饲养员、执勤负责人...当荣立“个人三等功”的时候,他说这只是能在自己热爱的一方热土上发光发热而已。

叶热说:“不来一次边关,永远不知道戍边人坚守边关的伟大。这里没有灯红酒绿般炫目的生活,却有战士们的风花雪月,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踏冰卧雪,月是边关冷月。”

学校是另一个白哈巴

2018年9月,叶热光荣退伍返校。新的学期,新的校区,新的同学,新的自己。适应环境,抓紧学业,退伍不褪色,在叶热眼里,从营门再回到校门,学校其实就是另一个“白巴哈边防连”。部队的好习惯,被他带回学校,每天早起、叠被子、洗漱、打扫宿舍卫生,晚上到点准时睡觉。逐渐地,室友也被他带动着改变了不规律的作息时,宿舍卫生大有改观,宿舍门上也被学校武装部授予张贴了“军人宿舍”光荣牌。叶热也加入了学校由大学生士兵组成的“旌旗中队”,并竞选成为了组织委员,他将带领这支光荣的队伍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持续发光发热。

5月,学校的大学生征兵工作全面启动,叶热也成为了征兵宣传动员的形象代言人,他戍边的照片被印在了学校征兵宣传的彩页上、展板上;院系里想参军的同学也时不时找他咨询入伍的程序要求、部队的工作生活,他也总是耐心解答;学校里“我是一个兵-微分享直播活动”第一期的嘉宾便是叶热。把自己所知,告诉同学们,鼓励同学们到军旅历练,收获不一样的人生精彩,叶热,很“热”,相信他携笔从戎、御马戍边的故事会温暖更多人。

相关附件